在今年5
月时,
PingWest
介绍了一款由中国创业者谷祖林开发的邮件客户端
Seed Mail
,凭借其在功能和交互上的创新,
Seed Mail
引发了不少的好评。两天前,
Seed Mail
的
2.0
版本在
App Store
上线,这次,谷祖林如之前所说,将基于商务沟通的会话系统作为了产品的核心。
在以往的邮件客户端中,并没有提供一种直观、全面的方式去覆盖整个工作流程中的各类场景。所以,他在设计Seed Mail
的“会话”模式中,做了以时间线为支架的“线程式”设计。例如,我收到了
A
发来的邮件,回复时将其抄送给了
B
,
B
看到邮件时有一些疑问直接向我电话探讨,这整个过程中都可以利用
Seed Mail
完成操作。同时,“抄送”、“拨打电话”这些行为也会被记录下来,把以邮件为核心的碎片化信息聚合起来,让整个工作流程有迹可循。
当然,电子邮件后缀的意义还不仅如此,由于几乎所有的网络服务账户系统都会提供邮箱注册的方式并被广泛使用,所以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个人的网络ID
。于是谷祖林想到,只要用户使用了相应的邮箱账户注册了
LinkedIn
、
Flickr
、
Google+
、
Twitter
等网站,那么
Seed Mail
会为他们自动匹配这些信息来补全其个人资料,点击它们就能打开所对应的个人页面。
谷祖林说,不少人的工作邮箱和注册互联网服务的邮箱不同,但只要他们在互联网服务中填写了对应的联系邮箱,Seed Mail
就能找到它们并进行匹配。例如,用
[email protected]
注册了
LinkedIn
,并在个人联系方式中写上了工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那么,在
Seed Mail
上通过
PingWest
邮箱加为联系人的用户,也能找到我的
LinkedIn
页面。
这个思路同样被用在了企业邮件账户上——如果用户使用的是企业邮件账户,同时又没有设定自己的头像,那么Seed Mail
的服务器会在互联网上搜索这个企业账户的信息,从中抓取对应的
Logo
进行补全。
在账户服务同步上,Seed Mail
也做了一些创新——虽然不少邮箱客户端都对
Calendar
信息进行了同步,但
Seed Mail
将这一点扩充到了上午工作中。举个例子,当我收到
A
的邮件计划向他电话反馈时,如果
A
的
Calendar
中恰好设定了在此时他正在进行一项会议,那么
Seed Mail
会告知我此时
A
并非空闲状态,以免
A
在会议时受到来电的干扰……
总的来说,与1.0
版本相比,
Seed Mail 2.0
将商务用户的需求和使用场景作为了功能设计和升级的核心考量因素,围绕其建立了一个围绕邮件的线程式会话系统,并补全了围绕邮件账户的个人资料及任务管理功能。
在Seed Mail
提供的个人页面中,选择涵盖了
Facebook
、
Google+
这样的海外社交服务,而非新浪微博等。谷祖林说,与国内市场相比,
Seed Mail
这类商务型工具类应用,在海外市场有更明朗的市场和盈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