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变了
自张朝阳、马化腾、王小川三人坐在搜狐媒体大厦18
层,宣布搜狗与腾讯的喜结连理之后,周鸿祎开始了一系列出牌。
先是以“泛安全”之名,更改用户对搜狗浏览器的默认设置;
再次是以对搜狗的起诉来应对搜狗对自己的起诉
;
其三就是此次,以“泛安全”之名建议用户卸载小米等主流手机厂商自带应用商店,以及百度地图、金山浏览器等应用。
这是周鸿祎与91
、搜狗均失之交臂,出于一时愤怒的情绪发泄么
?
从商人的角度看,应该不是,只是媒体喜欢把小孩儿“吃醋”类似的情节戏剧性的加在竞争失败的男主角身上。
在商言商,搜狗连理腾讯之后,互联网江湖格局已发生变化。因此,曾与王小川在微博上共同呐喊抗击百度的周鸿祎,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战略方向。
怎么变了?
在腾讯的战略影响下,原来搜狗和
360
共同抢食百度,现在可能变成搜狗吞噬
360
份额,来争做国内搜索市场老二,因为这符合腾讯的战略意义。而取得第二的位置,也有利于搜狗未来的独立上市。
搜狗与360
在搜索上
PK
,则会产生三种结果。一种是,在腾讯的资源助力下,搜狗赢。按目前双方的情况推测,需要
2
年左右时间。这对百度也不算太坏,百度在这
2
年中应该早已完成了对移动互联网的布局。而
2
年后
PC
搜索概念已将没落。而腾讯也通过搜狗抑制了
360
的壮大。
第二种是,搜狗在搜索上败阵。但对百度和腾讯来说也并没损失太多。至少,搜狗无法与360
整合,而百度和腾讯也拖住了
360
在移动布局上的精力和时间。
第三种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即二者相互消耗。百度和腾讯赚到了在移动领域更长的布局时间,而360
的精力被栓在
PC
搜索上,且还没有显著结果。
可以看到的是,虽然在搜狐媒体大厦18
层,马化腾与王小川提到最多的都是双方合作后在移动领域上的想象空间,但这更像是为说服张朝阳而画的一张美丽图景。
从战略入股后的整合方案来看,大量的现金不是用来搜狗发展而是为股东套现。其次,腾讯只是把问问、百科、输入法以及PC
端的搜索技术部和搜索产品部给了搜狗。没有搭上
PC
端的浏览器。没有给搜狗任何腾讯无线端的资产,更别提地图业务了。
此外,腾讯在搜索上的广告和渠道代理资源也并没有给搜狗。去年5
月,腾讯架构重组,搜搜已被一分为二,
PC
端业务给了技术工程事业群
;
而无线端业务以及搜索的营销、
BD
和广告相关则划给移动互联网事业群。而几日前,我从腾讯内部得知,腾讯已将原搜搜营销、
BD
和广告业务,从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划给了社交网络事业群。
将上述总结一下,腾讯战略入股搜狗的目的,就是要让搜狗在PC
搜索业务上牵制住
360
,以让
360
没有精力在移动领域展开更快的动作,而不是帮助搜狗来发展什么移动事业的。而周鸿祎看到如此变化的格局,不愿意“上套”,于是先冷却与百度在
PC
搜索上的正面交锋,通过针对移动领域的小股游击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为何打出“遭围剿”这张牌
商人出招,必备后手。周鸿祎不会不知道对主流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下手会面临怎样的回馈。否则,周鸿祎就不是今天已拥有百亿美金市值公司的周鸿祎了。那么,周鸿祎究竟想干的是什么?
91、搜狗的真正价值在于掌控移动端的应用渠道分发以及用户流量分发。
UC
做手机浏览器,腾讯捏着手机浏览器和移动搜索而不给搜狗,也同样是为了亲自掌控上述两个方面。
而在91
、搜狗分别落袋百度和腾讯之后,周鸿祎深知移动互联网的布局时间已不等人,这比改善
360
收入环节的
PC
搜索要重要得多。
可以说,马化腾借搜狗施了一把妙招,想以此把360
在
PC
搜索上拖,而如果周鸿祎把主要精力从搜索腾挪到更关键的移动,那搜狗便能在
PC
搜索上占
360
的便宜,而这也将促使百度在移动上加快步伐。腾讯与百度的组合拳,一左一右,让周鸿祎很是难受。
事实上,马化腾在设计遏制360
的蓝图上,远不止百度、搜狗,还包括金山、小米。目前腾讯已是金山的最大股东,而金山和小米的共同董事长雷军也明白其窥中道理。别忘了雷军在
3Q
大战时对马化腾嘀嘀咕咕的话。在该蓝图上,除已谈到的百度、搜狗的战略作用外,金山是在“泛安全”正面战场拽着
360
的裤腿,只要
360
稍不注意,金山就可以够着
360
的屁股打。
而小米一直是雷军希望借腾讯、百度战略联盟的保护对象,因为手机终端的战略意义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无比重大,比PC
终端在
PC
互联网中的战略价值要大得多的多。在腾讯、百度战略联盟下,小米可以静悄悄的快速奔跑,等到了
360
无法追击的时候,小米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发挥对
360
非常大的遏制作用。当然雷军做小米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对立
360
。
相比腾讯、百度,小米的威力在哪?
一是借助小米手机的规模,小米的
Miui
已成为国内前五大移动应用分发渠道,且其用户的付费转化率非常高。更为重要的是第二点,与腾讯、百度不同,小米亲自涉足手机硬件业务。谷歌只把
Android
的底层
Root
权限给了手机硬件厂商,其它基于
Android
开发的第三方
ROM
并没有底层
Root
权限。而
Root
权限相当于
PC
上的
Admin
权限。只不过在
PC
端,微软通过
Windows
系统将
Admin
权限开放给用户,也包括第三方客户端软件
;
而在移动端,谷歌通过
Android
系统只把
Admin
权限留给手机硬件厂商,而普通用户及第三方只有读取并没有修改该权限的权利。
这意味着,手机硬件厂商具有通过修改Root
权限来屏蔽手机上任何第三方应用软件的权利,而
360
并拿不到这个权限。也因此,
PC
端的
3Q
大战没有机会在手机端重演。
出于不能给91
、百度、搜狗太多移动布局时间的考虑,以及对未来移动端格局形态的恐惧,周鸿祎不得不提早出招。
也可以看到,在决定做搜索干百度之前,周鸿祎通过与传统硬件厂商的“轻模式”合作(
“特供机”的合作方式
)
,对雷军的小米进行过战略性骚扰。而周鸿祎也知道这种“轻模式”合作无法掌控局面,不可持续,但
360
涉足手机硬件领域需要大把资金。因此,
360
必须先解决资金问题,再干手机。于是,周鸿祎在去年将“特供机”暂停,先去做搜索。
而360
以安全为名,建议用户卸载小米等手机硬件厂商自带的应用商店,其目的可能包括两点。一是,对小米进行骚扰,阻碍其发展速度。
二是,通过此事件来推动手机硬件厂商加强防范,手机硬件厂商在保护自身应用商店存在的同时,也会想办法阻止用户刷第三方ROM
以及其它如
91
、豌豆荚、应用宝之类的第三方应用商店,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Miui
在小米手机之外的扩张,以及竞争对手的势头蔓延。
三是,360
在准备充足的资金以论证是否有足够能力来涉足手机硬件前,依然可以通过与手机厂商的合作来发展自身移动布局。而此次事件也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合作前的“下马威”作用。
用力过猛 有碍长远
?
不过,周鸿祎精心设计的一场局,很有可能因为自身的用力过猛,而起到“反效果”。
由于360
对手机硬件厂商自带应用商店动刀,联想已表示其自身的应用商店“乐商店”将封杀
360
产品。而坊间传闻称,
360
曾经的合作伙伴,一起骂过小米的华为也被
360
“误杀”,一名
360
高管还为此向华为终端的余总电话致歉。
周鸿祎很清楚360
在手机厂商的对立面是小米,而不是其它手机厂商。其它手机厂商反而是
360
要去团结和借用的力量。“用力过猛”之后,周鸿祎下一步反而可能是先和手机厂商的大佬们忙道歉了。
一位朋友对我说,360
的优势是单点突破能力强。而单点突破的力道背后反而可能是对自身力量的使用透支。比如,打法上是否不讲所谓江湖道义
?
而不受江湖道义束缚的
360
能否在紧要关头找到盟友
?
我问过傅盛(
我认为傅盛是目前最了解周鸿祎的创业者
)
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业界有一堆人都在指责
360
作恶,为什么用户还没有抛弃它
?
是不是用户不认为那是作恶
?
撇去江湖道义,在商言商,竞争对手如何对
360
的这种打法展开对策?360有没有致命弱点?傅盛给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成也萧何败萧何。